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杨奋为先生作为一位年事已髙、退休多年的老航天人,出于对我国连接器事业的热爱,一直十分关注连接器行业的未来创新发展。面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和国家“强基工程”、“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方针,杨先生有许多想法和建议。在中电元协接插件分会过去三届技术发展研讨会上,先后发表了“论军用电连接器产业四基创新”、“互联网+军用连接器产业业态创新”和“连接器行业智能制造的思考和建议”等专题研讨论文。

时逢2018年伊始,杨奋为先生特发表以下新年建言:

  • 建言一:必须树立优质制造理念

连接器企业智能化改造必须首先树立优质制造理念。其内涵是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为核心基础,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以优质资源要素为保障,综合应用大数据技术、智能技术、工艺优化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考虑“互联网+”、共享经济、服务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影响,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以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为宗旨的新型制造模式。

  • 建言二:加强连接器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国家强基工程”政策扶持组织跨界产学研相结合的连接器智能制造设计软件、材料应用、工艺加工、自动装配和在线监测等关键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关键是要创建数据共享合作共嬴平台。要有人能将存在于下游航空、航天、信息通讯等重点应用领域连接器生产、使用企业与上游材料、工艺装备、检测设备等基础配套企业的大量珍贵“数据”进行搜索整理成为公认的“知识”。

  • 建言三:建设连接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国家强基工程”政策扶持组织制定连接器智能制造接触件、绝缘体等关键零部件的基础材料标准、性能、可靠性和寿命标准指标,集中研制智能化机械加工、注塑、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和制造设备标准,破解行业发展瓶颈。连接器智能制造本质是对“大数据”有目的的搜索利用,将有用“数据”转化为“知识”,通过自学习系统自动柔性控制生产过程。

  • 建言四:分工细化,培育“单项冠军”

“单项冠军”企业是行业创新发展基石,也是核心竞争力重要体现。不仅要发展一批世界级大型龙头企业,还应培育一批长期专注于连接器行业细分领域,能引领该领域发展,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单项冠军”。特别是中小连接器企业,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长期专注于企业擅长领域,走“专、特、优、精”发展道路。

  • 建言五:构建“连接器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连接器产业核心竞争力现在已不再仅是单项优势技术或产品,更多来自于对高效集成的全产业链的高度集中,产业竞争模式巳正式向“全产业链竞争”转变。面对连接器龙头企业为构筑新的产业格局而进行的频繁兼并收购,以及由此在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形成的整体优势。构建产业联盟最大的得益是可有章可循、优势互补,使双方都利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无序竞爭和监管不力造成的资源浪费。构建产业联盟的目标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一个政、产、学、研、用五结合的跨界联合智能制造的经济实体。使国内外智能制造优秀资源、机器和人才实现实时产品和信息的互联,形成髙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产业链。

  • 建言六:创建“关键零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学习髙铁、商飞技术集成创新成功经验,在国家部委领导和监管下,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原有生产组织方式,在连接器产业链上建立联合创新合作机制。整合我国连接器接触件等关键零件先进的设计,优质的材料,杰出的精细加工技术,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等资源,创建一个能为连接器企业量身定制、一站式服务、髙度技术集成的“连接器通用(定制)关键零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采用“工业3.0”和“工业4.0”并举方式生产连接器配套所需通用(定制)关键零件。

  • 建言七:创建“连接器关键零件技术服务平台”

借助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创建“连接器关键零件技术服务平台”。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事业单位,可通过该技术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关键零件展示、选用咨询服务、订购、质量验收方案、失效分析专家会诊等)与线下(关键零件样品送检、试验验证、电商送货、故障品分析等)相互结合,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技术与技术,线上到线下的直接对接和实时互动交流。行业协会是指导、联系和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的纽带和桥梁,也是连接器智能制造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服务站。通过与社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向社会公益性机构过渡。为中小连接器企业智能制造创新提供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新技术交易、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培训和筹集资金等各种服务。促进企业由过去单独封闭式创新转向平台式的开放创新、联盟式的协同创新。

  • 建言八:培育坚强的智能制造创新研发团队

智能制造必须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扶植,要有人潜下心来化数年乃至更长时间去研究智能制造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过程技术集成度和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设备和检测仪器应用水平。贵州航天电器、瑞士沛思迪公司和泰科上海研发生产基地等智能制造创新成功企业,都有一支企业领导亲自率领组织,长期专注于连接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研究的团队。

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深刻领悟国内外同类产品存在差距的本质原因,“做明白人,办明白事”。深刻领悟电连接器产业众创空间只有走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之路,才能使我国电连接器由“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大国”。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为我国电连接器行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 杨奋为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788-1800号陆家嘴金控广场T1塔楼11层

邮编 200120

电话: +86 21 2020 5500
传真: +86 21 2020 5688
info@mm-sh.com